2016年1月19日 星期二

車子輪胎中釘內補


事情的原由

     
         說起來因為自己的不謹慎,還能在這敲敲鍵盤真的是萬幸。昨天去服務廠檢查胎壓後發現有一輪中釘,想起來騎過的機車都中過釘,發現中釘時真的會幹在心裡,尤其若是還用沒多久的胎,而檢查那天早上還開上高速公路,時速也有到110,雖然前幾天就覺得輪胎看起來怎好像沒甚麼氣,開起來也頓頓的,但還是可以開所以就想等過幾天在去檢查,如果不是老媽在我出發上班的時候提醒輪胎怎沒甚麼氣,不然我應該沒那麼謹慎的先開去檢查,如果再拖個幾天,等輪胎真的沒法撐的時候又上了高速公路,可能會爆胎或怎樣的我到時就只能祈禱平時好事雖然沒做幾件,但倒還安分守己的我,老天能夠保佑。

           不過說到機車中釘的處理就是還有氣就不要拔出來,看要慢慢騎或牽去附近機車店做個補胎也才幾十塊,若不嚴重補完都還可以撐很久,如果沒氣了就打電話請機車店帶工具來現場處理。汽車中釘倒是第一次(也最好是最後一次),技師看了中釘位置是靠邊邊,說插補比較不適合,比較適合內補,心裡想那就內補阿,但是他們沒有做內補,一個車子的服務廠那麼大間卻沒辦法做內補,要我自己去外面找輪胎行問看看,雖然不知道真正原因,但是別人有辦法做,一個車廠卻沒辦法做,實在是很難相信。

           不過插補跟內補到底差在哪?上網查一下補胎方法大概就分外補跟內補,內補又分冷補、熱補(火補)、香菇頭、補胎劑這五種

插補(外補)

         機車中釘大概都是用這種補法在補,先用工具插進孔內將孔撐大,在將膠條插入孔內,將多餘的膠條剪調就大功告成,最簡單便宜的補法,相對較不耐用,在相對困難的條件下行駛,較不耐操。

冷補(內補)

         冷補法就是這次我補胎使用的方式,看師傅用扒胎機將輪胎取下,接著在破洞處周圍用工具磨平,塗上專用膠,將一片像狗皮藥膏的東西貼上去,最後再塗一次膠即完成補胎動作,但是看網路上說因將輪框取下,輪胎定位位置會跑掉,重新裝回時還是建議重新做定位,當然工錢就要另外算。


熱補(內補)

         熱補與冷補很像,在貼上生膠片後,會用烘烤機以適當的溫度(避免傷到輪胎的溫度),將貼片與輪胎融合,但更費工。

香菇頭(內補)

         就結合了外補跟內補的優點,一個像是香菇的東西從內部往外插,香菇頭的部分可以塞住孔洞,洞孔間也有膠條塞住,所以相對價格較高。

補胎劑(內補)

          從充氣恐將液體灌入輪胎內,補胎劑的成分主要是由橡膠粉、顆粒,加上纖維絲,透過這些物質將孔洞填充塞住,多餘的液體在胎內等到漏氣時又會將這些物質將洞孔填充,所以也可以預防,但若是會腐蝕鋼圈影響與輪胎的密合度,或者等到要換胎時對輪框的清理等,我還是會使用其他內補的方式為優先。

平時多做好事積陰德


          記得一次印象非常深刻,在當兵休假回南部找朋友完後,開夜車回家,在國3屏東路段晚上車子是非常地少,前後大概不容易看到車子,然後就不小心肚估了可能幾秒,一回神已經往外側偏出車道,呼~!,每次想起這段總是會覺得命差點就沒了,開車累了就別上路或趕快撐到下一個休息站休息先吧。




2016年1月17日 星期日

舊筆電HDD升級SSD

物盡其用

        SSD固態硬碟已經是現在的趨勢,傳輸速度、輕巧度與傳統HDD硬碟相比光是速度從100MB/s到400MB/s左右就差了四倍,且傳統硬碟對於零碎小檔案的存取受限只有一個讀取頭,而固態硬碟可以平行存取,對於開機存取許多零碎檔案來說,速度更快,不用在癡癡地等。 在2012年底因工作買了Lenovo的E430,工作了兩年後回到南部換新東家,而公司每人有配一台筆電,於是這台就被晾在一旁,一直想說要把它整理放在家裡使用,就不用每天背著公司電腦來來回回,但是SSD的價格以前120G的容量大概以要三個小朋友,到了今年看了一下以前的價格可以入手240G的容量,於是Goole大神推薦了SX930,至少保固五年應該品質有保證,就決定開始對這台動個小手術。

升級目標:記憶體+SSD

         這次去建國路上買了SX930與光碟機SSD轉接架,先在網路上比價了一下,大概都用目前較便宜的價格入手,如果不比的話可能就會平白無故多花了幾張國父,另外在網拍買了二手的4G記憶體把記憶體擴充到8G,硬碟+記憶體大概就是不想換電腦但最快有感升級的兩種方式。

筆電HDD與SSD並存

        筆電光碟機用到的機會少之又少,因光碟機插槽為SATA3介面,去買個轉接架把光碟機移到外接盒內(轉接架要確定你的光碟機尺寸為12.7mm或9.5mm),在把SSD或HDD移到架子內,裝上後進入BIOS確定SATA MODE為AHCI,說是可以增進SSD讀取效能,最後就可以進入系統進行硬碟的複製。

不想重灌的懶人方式,直接硬碟複製

        因筆電可以還原到出廠模式(開機後按Enter,選F11進行系統還原),還原後就是乾淨的系統,看起來就是舒服不阿雜,接著就是靠軟體將HDD上的資料複製到SSD上,至於複製完後,HDD上的C槽資料就留著,反正750G容量只佔了50G左右,以後SSD突然掛點了說不定還用得到。

        這次一開始是使用網路上推薦的EaseUS TODO BACKUP軟體,直接將硬碟複製後發現改成SSD開機後,重新開機會停在黑螢幕上,於是上網求解發現Lenovo會把硬碟分割成3個槽,一個是OS,一個是system-rev,另一個是Lenovo_Recovery,所以照網路上做法是要自己將SSD分割成兩個槽,一個放system-rev,一個放OS,因為開機會用到system-rev的資料,但試了還是失敗,最後換成ACRONIC TRUE IMAGE軟體(買SX930上網去ADATA註冊可以拿到序號),這個軟體也不用設定甚麼,直接選clone disk,接著會出現Automatic (自動讓電腦判斷) Manual (手動設定) ,我選自動,接著電腦會重開機並進入複製的畫面,完成後把HDD拔掉只用SSD進入後也成功進入桌面(那我昨天真的是浪費很多時間),進入電腦看也和原本一樣存在兩個槽(system-rev隱藏看不到), 雖然之後還要花一些時間去安裝設定自己環境,但是SSD的爽度應該會是值得的。